查看原文
其他

[李锋评诗]以笨臻妙的杰作——简评面海诗作《原尚村日记》

2015-10-09 李锋 摄影与诗歌


[李锋评诗]以笨臻妙的杰作——简评面海诗作《原尚村日记》


李锋按:这绝不是一个阅读长诗的时代。面海本人作为一个坚定的“短诗党”,也少有长诗创作。可我还是迫不及待地要推出他这首长诗杰作。不客气地说,我并不指望它能获得多少读者的认可,自这首诗诞生近三年以来一直回响寥寥,可以说始终寂寞。我读此诗不下二十遍,先后点评三次合为一文。我的忠告是,不打算至少读两遍的读者就不必读了。



《原尚村日记》


文/面海


1、2012年11月2日我们赶回原尚村

这里2012年11月2日就是2012年11月2日

我们的我们就是我们的我们

动词的赶就是动词的赶,动词的回就是动词的回

原尚村的原尚村就是原尚村的原尚村

就是它的表面的含义,就是它的全部的含义

2、我看到了三堂弟家的院子也看到了三堂弟家的房屋

它包括一个正式的上房也是最大最高的房屋

还包括一个收自己的冬菜以及自己的苹果的房屋

它包括一个放农具以及化肥的房屋

还包括一个放车即放带斗三轮摩托的房屋

它包括一个他们自己住人的房间

还包括一个厨房,一个醋房,一个茅房

它还包括三只小猪的猪圈,还包括一只小狗的狗圈

它们分开的看是一间一间的房子又是大大小小的房子

它们围出了一个独门的院子又围出了一个独户的院子

3、我们晚上睡在三堂弟家的上房

其实上房相当于客厅,还相当于卧房

它放着老式的柜子,柜子的后面还放着没有吃完的余粮

它还放着老式的桌子,老式的椅子,以及老式的沙发

还有一个又宽敞又平坦又老式的土炕

于是我睡在最外的那边,我弟睡在最里的那边

我妈和我姐睡在我们的中间

我妈又睡在靠我的这边,我姐又睡在靠我弟弟的那边

我们睡了一个这样的晚上,还睡了三个那样的晚上

4、2012年11月3日,二堂弟陪我先看了一眼原尚村

再准确一点的说,是这天的清晨,又是这天的上午

它还不到这天的中午,它最多又接近这天的中午

但对一个西北高原的冬天,对一个安静的只呈现了安静

又呈现了它的全部的偏僻以及全部的荒凉的村落

它的才出太阳的清晨就像它的才出太阳的上午

它的更加透明的上午又像它的更加透明的中午

5、还是2012年11月3日的这天,我才看见了那堆堆起的坟堆

事实上我先看见了三堂弟院子后面的那片苹果地

那是三堂弟家的苹果,那又是四堂弟家的苹果

我才看见了苹果树下的坟堆

它堆在父亲的二哥的右面

又堆在父亲的二哥的后面

它没有想象的那样的大,它又比想象的还要的小

6、我根本的不懂阴府的语言或者鬼魂的语言

于是我在坟前掏出了一包8mg中南海

那是中国最烂脏的中南海,那也是平时我抽得起的中南海

我先点着了一根放在父亲的坟上

又点着了一根放在父亲的二哥的坟上

我又接着给二堂弟点上了一根

又接着给自己点上了一根

我在苹果树下的坟前一共点了1、2、3、4根中南海

7、原尚村为什么只种上了苹果而且全部种上了苹果

我不是看见一家只种上了苹果而且全部种上了苹果

我还看见原尚村只种上了苹果而且全部种上了苹果

原尚村为什么只种上了苹果而且全部种上了苹果

而不是只种上了冬麦而且全部种上了冬麦

又接着只种上了春麦而且全部种上了春麦

还种上了高粱,种上了荞麦,种上了小米

还种上了核桃,种上了柿子和种上了花椒

8、祭日的时间是多么偶然的一年又是多么偶然的一天

于是我没有赶上第一个祭日又没有参加第一个祭日

我没有赶上第二个祭日又没有参加第二个祭日

于是不管哪一个祭日它多么的重要又多么的重要

你们赶上的是你们赶上的,你们参加的是你们参加的

就像你们怀念并赞美的亡灵是你们怀念并赞美的亡灵

就像一个人去世了三年就是一个人去世了三年

9、关于最简单也最语焉不详的父亲的身世

他最好做一个原尚村的正常的农民

却碰上了最不正常的大跃进以及大跃进引起的饥荒

他最好进入一个国营的单位做一个正常的职员

却碰上了三反五反特别是碰上了文革

他没有明显的政治立场又没有犯下滔天的罪行

却一会列为走资派批斗的对象

又一会列为保皇派关押的对象

他没有一点最起码的积蓄以及最起码的遗产

却又干到了退休

他最好死在原尚村却又死在了玉门市

他最好死在玉门市却又死在了兰州市

他最好死在兰州市却又死在了广州市

他最好和他不可靠的朋友以及全部的敌人埋在玉门的戈壁滩上

又最好和最小的妹妹埋在兰州的公墓

却又最后火化于广州

又埋回了原尚村和他最友好和睦的二哥埋在了一起

他的碑文没有记述任何简单的经历

却又后刻了几个语焉不详的赞辞

他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又仅仅过完自己的一生

10、关于最辉煌也最黑暗的二伯的身世

原黄埔军校的学员和“标准军人”(JZZ手谕)

后入狱数十年的反革命分子

原远征缅甸的GJ上校团长

后想什么时候捆绑批斗就什么时候捆绑批斗的阶级敌人

原配枪骑马的泾川保安大队的队副

后被平反的公社社员

原文武兼备的GMD党员

后被迫TD的非GMD党员

原中华民国的杰出青年和杰出的军人

后挂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及人将衰亡的县政协委员

(备注:本首诗歌有些被系统认定的敏感词汇不能使用,使用便无法保存,只能用拼音大写自己代替,大家自己猜吧,也向面海先生致歉)

11、2012年11月4日第三个祭日的那天

我们真的按原尚村留下的仪式

又真的站在苹果树下

我们真的立碑作揖

又真的烧钱磕头

我们真的请了村里的支书

又真的请了镇上的书记

我们真的请了唢呐队

又真的请了摄像师

我们真的还放了鞭炮

又真的还穿了孝衣

我们真的端着纸做的灵牌

又真的排着长长的队伍

我们真的绕了原尚村整整的一圈

又真的在三堂弟家的院子搭起了帐子

我们真的在帐子的外面挂了市委书记的锦匾

又真的摆了几桌光彩的流水席

我们真的听见了一阵一阵吹过的北风

又真的听不见那是亡灵的声音

我们真的相信并且永远相信亡灵的存在

又真的想象不出亡灵的表情是如何如何的表情

我们真的也仅仅真的看见了冬天的太阳

它又真的那样的明亮它又真的那样的灿烂


▎诗人简介

面海,原名尚钧峰,性别男,民族汉,原政治身份群众,现政治身份前公民或准公民。最隐秘的60后诗人作家。最极端的素食者。独身者。无业者或自由职业者。有神论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作品有诗歌、短篇小说、思想录(纸条集),部分收入《汉诗》《橡皮》《新诗典》《自便》《新诗》《中国诗人村》《给孩子们的诗》等出版物。因众所周知原因,个集从未能出版。居海口。



以笨臻妙的杰作——简评面海诗作《原尚村日记》


作者:李锋


1、单说“笨重”是不够的,必须拆开来说:因为形式的“笨”,带来效果的“重”。这是小儿说话的“笨”,这是墓碑不移的“重”。在这“笨”与这“重”之间是这样一个“真”:历历,了了,如不可磨灭的碑文。以“日记”作题,以首段刻意强调,以末段反复“真的”,我深信诗中所述全是风干的事实,无一星水分。

2、用“部分的重复”使“部分的不同”突出,使一个个细琐的事物、事件各自独立、清晰,变得郑重、重大。“的”字的故意多用,可不用处用,不该用处用,造成一种痴痴顿顿的语调,以此哽咽住诗作刻意回避的哀痛。诗本不长,但它的反反复复,它的磕磕绊绊,它的不合语法所造成的缓慢滞涩的阅读使它变得漫长起来。

3、“我们睡了一个这样的晚上,还睡了三个那样的晚上”,一共还是三个晚上,最后一晚也就是祭日当晚。“它多么的重要又多么的重要”,就是对“它多么多么的重要”的拆分,像这样将叠摞的推平,将短句子抻长是通篇一贯的做法,那么多的“又”充斥诗篇,合理的、不合理的,就像一个个天平,划开两边的句子,并使之平衡。二堂弟应该就是“父亲的二哥”的儿子,陪同看坟最合情理。

4、它的春秋笔法,无字褒贬(比如第7段)。它的含蓄吞吐,无言悲愤(比如第8段)。清晨、上午、中午,它们巧妙的粘连分化(最迷人的第4段)。说“九死一生”怎痛得过“六死四埋”,那辗转四地的生死流离(最感人的第9段)。最后那二十四个“真的”,一气直下,则是无声的长歌,无泪的痛哭了(最舒展的第11段)。是这样大巧若拙以笨臻妙的杰作,我居然险些错过,今日得遇,十遍八遍,读之无厌。

5、以上四条为初读此诗即时的微博点评,后反复读之,仍依微博体量补评四条如下:关于第一段。正文是对标题各部分的逐一夯实,如同抡了一通大锤,为通篇定下纪实基调。末句既是写法的逗漏,也是对读法的提示:作者欲以最表面的文字写出最全面的事实,而要求读者的阅读必须紧抠字面,杜绝联翩浮想。

6、关于“拆”。再举一例:“它们围出了一个独门的院子又围出了一个独户的院子”,这显然是对“独门独户”的拆分,拆的好啊,将一个熟稔而近于抽象的概念,重新还原为具体的画面,如同定格镜头,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样也就可以理解,为何要说“1、2、3、4根中南海”,而不是直接说4根中南海。

7、关于“笨”。从写作角度,诗人强调这一“笨”字是对的,那是着手处。但作为读者,却必须透过“笨”直取其“巧”。毕竟,“笨”只是表象,“妙”才是旨归。平常所谓平铺直叙的语言多还暗含叠压、扭合、虚实之处,像本诗这样将叠压的搬开、扭合的打散、将虚处充实,把句子抹的平平展展,以稚拙见新鲜,是非常少见、难能而可贵的尝试。

8、关于“情”。所写祭父之事,最关人情,而通篇竟无一语涉“情”,何其怪哉?然而勿怪!以完全的缺席,获取最大的存在感,此正是其写情最为独到有力处。它的极端压抑,彻底哑默,都是对读者情感的最大召唤,读后如鲠在喉,直欲替之痛哭,代其呐喊。诗以太阳作结,明亮灿烂,是无新事,是无情世,而人却断不能无情,如此以喜景衬哀情,哀愈无尽!

9、新的感受总会在重读中涌现,这也是此诗经典杰出的证明,那就再来三条。 《原尚村日记》是纪录片式的缓缓切入,镜头感很强,不断对焦、聚焦、定格,黑白的画面,低沉的声音,冷凝的情感,特别有控制,直到最后三节,才忍不住激越起来,终以最热闹的场面结束全诗。场面虽热闹起来,情感依然是有节制的,最是可贵,也是最为人所不及之处。

10、 我在前面说到了面海在此诗中把句子抹平的尝试,但我也注意到在写到父亲与二伯的身世时,诗人马上换了另一种语言方式,正反对比,大开大合,营造出一种跌宕起伏的语气,恰与人物艰辛坎坷的身世、郁勃不平的胸臆相契合。不难看出,疏淡浓密、平展崎岖相反相成的语言风格混杂兼施,体现了面海诗歌语言的丰富灵动。

11、如果仅仅把这首诗看作祭父诗,那就把它看小了。围绕祭父这一中心,诗人的目光还扩展到更深远的地方。原尚村,可以说是中国农村现状的一个缩影。面海写的有点有面,三堂弟家的生活状况是具体的一个点,整个村庄的苹果种植是铺开的一个面。空间现状的描慕之外,面海更是通过对父亲和二伯身世的追述打开了历史的深远层面。现在看来第四部分有其象征意义,它写了一个大混沌,村庄的偏僻、荒凉和时间概念的不清晰,都似暗示着一个迷蒙晦暗的发展前景。



☆ ☆ ☆


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摄影·诗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扫码关注

主  编: 黎明的酒杯

本期采编文案:李锋

题图摄影:黎明的酒杯

2015.10.08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上期 “[李锋诗评]:野种之歌——阿煜、蛮蛮诗选”

本文发表诗歌和诗评均取得授权,版权归作者所有。公号和网站转载请联系“摄影与诗歌”,喜欢的朋友,请直接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